TJC JP FR

Content

变成小孩子的样式

真理
Copy by Paragraph:
2016-04-27 18:16:54 圣徒生活1857935

经文:太18:1-5;可9:30-37

距离走上十字架的时刻越来越近,所以耶稣不断直接或间接地向门徒预告这个即将到来的重大事件。然而,那些愚钝的门徒总是不能领悟耶稣的意思,或者充耳不闻,或者顾而言他。前往迦百农的路上,耶稣又一次告诉门徒:“人子将要被交在人手里,他们要杀害他,被杀以后,过三天他要复活。”这一次,他们有什么反应呢?《马可福音》说:“门徒却不明白这话,又不敢问他。”然而,“不敢问他”,并不代表一路沉默。他们避开耶稣,窃窃私语,对一个十分敏感的话题展开讨论——耶稣走后,谁来接替他,谁成为领袖呢?

耶稣早已知道谈话的内容,但并未当场揭穿他们。等到来到迦百农,并已进入屋子,方才质问他们:“你们在路上议论的是什么?”面对耶稣的眼睛,“门徒不作声,因为他们在路上彼此争论谁为大”。门徒又一次把耶稣建立的教会当作世俗组织,以为目的是要推翻罗马政府,建立新政权。耶稣的质问,促使他们意识到自己错误。无地自容之际,他们立即把话题提升了一个层次:“那么(希腊原文中有这个词,汉语译本均未译出)天国里谁是最大的?”天国里有没有大小之别呢?

答案是肯定的,因为耶稣正面回答了门徒的问题:“我实在告诉你们:你们若不回转,变成小孩子的样式,断不得进天国。所以,凡自己谦卑像这小孩子的,他在天国里就是最大的。凡为我的名接待一个像这小孩子的,就是接待我。”耶稣承认天国里的大小之别,所以同意门徒追求为大,但他不同意他们观念中的大小标准。所以,他将天国里为大的条件和方法告诉他们,即“变成小孩子的样式”。

一、变的必要

门徒提出“天国里谁是最大的”,表明他们不再为谁在地上的为大继续争论了,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。可是,当他们有意在天国里为大时,依然没有摆脱地上的大小标准。每一个世俗组织,都有该系统的大小标准,比如资历、才华、威望、贡献、势力等等。提出“天国里谁是最大的”这个问题之前,门徒显然已经用世俗的标准评估过自己的实力,并且深信自己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实力在天国里为大。

他们或许认为,鞍前马后地跟随耶稣三年之久,怎么说也能在天国里混个一官半职吧,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嘛!耶稣不同意他们的看法,所以“领过一个小孩子来,叫他站在门徒中间,又抱起他来”,然后抛出一个让门徒瞠目结舌的观点:“你们若不回转,变成小孩子的样式,断不得进天国。”“若不回转”,连天国都进不去,更别提为大。耶稣把“变成小孩子的样式”看成进入天国并在天国里为大的条件,可见这个“变”多么重要!

那么,什么是“小孩子的样式”呢?一般认为,所谓“小孩子的样式”,是指小孩子的性情,比如单纯、顺服和谦卑。我们必须承认,与成人相比,孩子的确要比成人单纯、顺服和谦卑,可是,他们也与成人一样,会有诡诈、悖逆和骄傲的时候。《圣经》告诉我们,人在母腹中时,就已有罪,与年龄没有关系。

基于上述原因,有人认为,小孩子的样式”是指小孩子的地位,而非单单小孩子的性情。有人说,小孩子在社会里是极微小的,他的长者对他除有一种责任感之外,不会在任何方面重视他,他只能是一个受看顾者,不会是一位受尊敬者。所以,要求门徒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式,是要求他们在思想方法上来一个根本的转变,不再追求权势、虚荣,藉着福音追求自己的利益,得到世俗的好处,转而接受无关紧要的身分。由此可见,耶稣要求门徒“变成小孩子的样式”,不单是要求他们学习小孩子的性情,更是要求他们接受小孩子的地位。他要藉此提醒那些习惯于争强好胜的门徒,应当放下自己的身段,心甘情愿地做一个一无所有的小孩子,只有放弃原来的价值标准,才能有资格进入天国这个全新的领域。

我们成为耶稣的门徒,天国的子民,一个很大的障碍,就是世俗的优越感。我们常常以为,凭借这些属世的优越感,就可以在天国为大。但事实不是这样,我们必须将所有的优越感抛弃。使徒保罗为我们留下了美好的榜样:“只是我先前以为与我有益的,我现在因基督都当作有损的。不但如此,我也将万事当作有损的,因我以认识我主基督耶稣为至宝。我为他已经丢弃万事,看作粪土,为要得着基督。”(腓3:7-8)

二、变的方法

耶稣指出“你们若不回转,变成小孩子的样式,断不得进天国”之后,又进一步指出:“凡自己谦卑像这小孩子的,他在天国里就是最大的。”

“小孩子的样式”不是单指小孩子的性情,更是指着小孩子的地位。那么,这里的“自己谦卑像这小孩子”,就不单是说门徒应该“像这小孩子”那样“谦卑”,更是说他们应当“谦卑”到一个程度,以致觉得自己就“像这小孩子”一样毫无地位,毫无权势。倘若门徒能意识到自己就“像这小孩子”,他们就已经“变成小孩子的样式”了。简单地说,耶稣在这里提出了一个“变成小孩子的样式”的方法,就是“自己谦卑”。

“你们若不回转,变成小孩子的样式,断不得进天国。”对于有意在天国里为大的门徒而言,这句话无异于当头一棒。他们会立刻觉得,以这个标准来看,自己根本没有为大的可能。不过,这句话的另一个效果,就是促使他们开始立志“变成小孩子的样式”。然而,有了这种心志之后,他们立刻就会面对一个难题——怎样才能“变成小孩子的样式”呢?听到有关“重生”的道理时,尼哥底母不解地问:“人已经老了,如何能重生呢?岂能再进母腹生出来吗?”(参约3:3-4)听到“变成小孩子的样式”时,门徒可能也有类似的疑惑:已经成年,何以回到童年?虽然他们也能理解,耶稣并没有要求他们真的成为小孩子,只是要他们视自己为小孩子。

可是,难题继续存在,一个成年人拥有的东西太多,让自己感觉优越的东西很多,让自己值得夸口的很多,怎么能放下一切,视自己为一无所有的小孩子呢?耶稣告诉我们,方法就是“谦卑”。有谁所拥有的,比基督还多呢?“他本有神的形像”,但他“不以自己与神同等为强夺的”现代中文译本译为“却没有牢牢抓住跟神同等的特权”,“取了奴仆的形象,成为人的样式”,最终“死在十字架上”。耶稣真的“变成小孩子的样式”。这一切,在于他拥有“谦卑”。门徒最早跟从耶稣,又与耶稣保持最亲密的关系,他们可能因这些而自傲,所以耶稣提醒他们,要藉着“谦卑”,放下那些优越感。

我们“变成小孩子的样式”,就必须学会“谦卑”,学会舍弃,老是抱着自己的优越感是行不通的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,耶稣提出一个“自己谦卑”的说法,提醒我们要主动谦卑,不要被迫谦卑。谦卑是必须学习的功课,不肯“自己谦卑”,神有办法让我们“被动谦卑”。

三、变的效果

耶稣指出,“凡自己谦卑像这小孩子的,他在天国里就是最大的”。这句话很好地回答了门徒“天国里谁是最大的”这个问题。不过,耶稣的教导并未止于这里,他要对门徒有进一步的引导,因为他担心他们误解了天国的“大”。按着门徒的惯式思维,极有可能又用世俗组织的观念理解天国里的“大”,所以耶稣告诉他们:“凡为我的名接待一个像这小孩子的,就是接待我。”耶稣的这句话意味深长,发人深思。我们可以看到,主要人去接待那些“自己谦卑像这个小子”的人。人接待这样的一个孩子,就是接待了耶稣。接待了耶稣,就是接待了神。接待了主的,主就赐给他权柄,作神的儿女。虽然许多人不接待耶稣,并且把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,但是不妨碍耶稣在神的眼前为大。

这句话,一方面提醒要谦卑下来,一方面要提醒门徒,要学会“为我的名接待一个像这小孩子的”。在一般犹太人来看,“这小孩子”是不值一提的,但耶稣却给予他足够的重视,把“接待”他上升到“就是接待我”的高度。耶稣要藉着这话,给教会开一个良好的风气,就是善于接待并尊重那些没有地位、没有权威的人。神拣选的是谁呢?保罗说:神却拣选了世上愚拙的,叫有智慧的羞愧。又拣选了世上软弱的,叫那强壮的羞愧。神也拣选了世上卑贱的,被人厌恶的,以及那无有的,为要废掉那有的。使一切有血气的,在神面前一个也不能自夸。(林前1:27-29)而如果使信主的一个小子跌倒的,那绊倒人的就有祸了。(太18:6-7)

要成为虔诚的主的门徒,惟有成为谦卑的基督徒。耶稣说:虚心的人有福了,因为天国是他们的。不是按照世俗的标准,而是按照天国的法则。主提醒门徒们,“变成小孩子”的基督徒,能够领受主的福音,领受主的道。

今天的教会中,不乏甘愿放弃优越感,乐意“变成小孩子的样式”的信徒,他们默默服侍,不求闻达。对于这一群人,永远不会被神忘记,因为“他在天国里就是最大的”!今天有些的教会,多么需要愿意“变成小孩子的样式”的信徒,这样的人多了,教会里就不会上演争名夺利、嫉妒纷争的闹剧。可是,这样的人越来越少。为什么呢?不是因为没有人愿意如此去行,而是因为教会中没有形成接待并尊重他们的良好风气。今天有不少教会,以世俗的标准衡量信徒的价值,比如地位的尊卑、财富的多寡、学历的高低等等。服饰华贵的,就坐上座;衣衫褴褛的,就坐脚凳。(参雅2:1-4)这样的教会,信徒自然不再“自己谦卑”,不再追求“变成小孩子的样式”,他们更愿意追求那些可以给自己带来尊重的世俗资源,以敬虔为得利的门径。私欲如同荆棘一样挤住了道,结果失去了起初的确实的信心,单纯的爱心。今天,确实实在应该反思这个严肃的问题!所以,需要用神的道来洗教会,洗去污秽,洗得圣洁。

耶稣和门徒的这一段对话,告诉我们几个重要的事实:

第一,天国里是有大小之别的。根据圣经,教会里面不分上下,但是有分大小。我们必须竖立在天国里为大的意识,不能以为信了主就可一劳永逸,以致不思进取。耶稣说:然而有许多在前的将要在后,在后的将要在前。

第二,天国里为大,不以世俗组织的标准衡量。因此,愿意为大,就必须“自己谦卑”,必须“回转”,必须“变成小孩子的样式”。人一骄傲,就不领受真理,或者不完全接受真理。谦卑下来,才能领受真理的道,真理才能进入到心里。

第三,不可按着外貌待人,不可偏心待人,要秉公行义,要乐意接待远人,要接待“小孩子”,凡事不可亏欠人,凡事求人的喜悦,不求自己的喜悦,为要叫别人得造就,被建立。

藉着这些功课,我们必越来越蒙神的喜悦,被主所纪念!


Comments

Cancel the reply
Login Participate In Comments

Review(